陈刚健 官方网站

+收藏:http://chengangjian.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书写灵魂的本真
2012-12-04    浏览(1695)    作者:贾鸣放    来源:陈刚健 官方网站

    ——评陈刚健书法艺术

刚健的书法集《翰墨铸情》就要面世了,作为共事三十余年的老战友理应有所表示,拿什么呢?我想,中国文人有个“秀才人情纸半张”的说法,我虽称不上什么文人,但了解刚健,深知些他的为人处事及对书法的钟爱,有幸借此机会谈谈我对刚健书法艺术的理解,也算是以此种方式道贺吧!

刚健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不知觉中已摸爬滚打了四十余年。早年名扬军营,部队“爱民抢险七勇士纪念碑”及碑文都出自其手。转业地方从事政工及文字工作,更是不忘对书法艺术的探求。就如他做人的真挚一样,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极具生命活力的内涵,使人感觉到他的书法竟然也是那样的真挚、通脱,没有矫揉造作,没有粗俗卑陋。他是怀着真挚的情感来书写灵魂本真的,是清澈、阳光的。他把他珍视的书法艺术当作了生命的一种表达方式,写欢乐与隐忧、写春光明媚与万木萧瑟、写庄严正义与热血沸腾。情之所致,难以抑止。得心应手,沉着痛快。书法的旋律在文字间流动,作品给人心以激荡和美的享受。他用自己的理解诠释了文字的价值,囊括了对艺术的体悟和人生阅历,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真善美的执著追求。

有人说,书法就是抒胸中气、散心中郁的。我觉得讲得很有见地。这是中国书法的文化核心。书法的本质功能就是传递思想感情的。书家的生命状态、情感波动,都能在作品中有明显的表现。唐张怀瓘说“书则一字而见其心”,也是看到了文字作为情感载体的实质内容。正是这种思想的主导,从古至今,欣赏者只要评价书法作品总要去寻找些作者生平遭际的影子,试图通过生活中的蛛丝马迹发现作品中蕴含着的深层东西,以印证书家的思想水准和精神境界。长此以往,也就逐渐形成了我们常听到的“书品即人品”的文化传统。我们暂且不说这种传统是否带有真理性,但此种观念的形成却承载了中国社会世代相传的一种信念和祈求精神崇高的美好愿望。它就像一把无形的标尺千百年来衡量着中国书法的是是非非,也引导着书法大家们沿着这条艰辛的路不断地修炼身心、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犹如刘熙载《艺概》中所述,把“高韵深情,坚质浩气”当作了书法的精神品格。

行墨以调性,这是一种良性的沿袭。欲有所作为的书家除了技艺的娴熟外,还真没有忽视过品德的价值。刚健的书法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孕育而成的。他在半生的书法实践中,兢兢勤勤、扎扎实实,埋头于古人的碑帖墨迹,访求前辈指点赐教,遍临佳作,体悟名篇。遇有所得,挥毫而就。或许受书法精神的滋养,就像兰亭序的不激不励、飘逸洒脱一样,他性情温润随和、恬静睿智。面对书山瀚海,他虚怀若谷,学百家之长,为自己所用。他把书家碑帖当作不断提升自己艺术品位的精神食粮。在长期活跃于书坛的同时,他坚守着做人的正直与真诚。随着他荣获全国大奖的次数增多,前来拜访求字题匾收藏及题写书名院名者也多了起来。他几乎来者不拒,热情相待,尽可能满足。作为性情中人,他活得很本色,没有架子,且乐于急人所难。对申明来意的求字者,他替对方着想,斟酌词句,以期完满。受某企业文化宣传触动,他一口气写出几幅寄出。他只单纯地认为:企业文化管理的方向正确,应该支持,并没有多想获不获奖和成本的付出能不能得利诸问题。有感于战友南海政绩,他热情洋溢题字相贺以表达老兵报国情怀。在他身上既有黄河滩人的豁达豪爽诚挚,又有现代生活磨砺出的沉稳聪慧怜悯。他不赞成书家以金钱来显示自身价值的做法,认为这样有损于艺术,会被金钱所困而丧失根本。他鄙视同行相轻的恶习,感到这样不利于营造大家共同发展进步的氛围。他对践踏文化、不尊重书法艺术的行为,公开表明自己观点,并不在乎得罪谁或会否失去多少钱和好处。

前些年,他主动配合单位从工作一线退了下来。没有了琐事的烦杂,他几乎一门心思专事书法创作。静心临帖,读书法理论,参加各地赛展活动,交游会友,兼职书院事务及欣赏祖国名山大川河湖海疆等自然风光。好心的朋友又在东北、广东等地提供工作室以便在当地拓展事业。这些坚实的阅历、简朴的生活、开阔的视野和对艺术的领悟,也为他的书法增添了厚重。

一个人能够倾心于自己喜爱的事业,并且认定了它的价值,千辛万苦毫无反悔,该是很幸福的。但还有更深一层的幸福,就是通过书法艺术实现自我的精神满足。这应该是带有终极性的问题。在他的思想上不存在借书法逃避现实、远离生活与得失荣辱之类的现代疾患。恰好相反,我们从书集中能够看得到他以书法入世、弘扬正气、扶危持颠、彰显个性及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点也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刚健书法有其自身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是面对纷繁的万花世界“不跟风”。这是一个人的定力所在,也可以说是对书法美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思想认识已趋于成熟的标志。在经济社会中生存,书家有各种表达是很正常的。巧拙肥瘦长短曲直以及狂怪新奇等,都是探索。在事物表象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排除有浮躁功利愤世媚俗等因素,也不能说个性叛逆反秩序就是不好。是否具有艺术价值还要与人们的精神追求相联系。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是符合书法发展规律的,是与人类社会对美的评价相一致的。刚健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质朴的美。他主张能够雅俗共赏,让大众接受。因为艺术是和人平等交流的,尽管你认为作品饱含了生命的体验,若无法与人引起共鸣,没有触动心灵的感觉,照样称不上佳作。所以,他在书法创作中极为看中这个大众性标准,并坚持着自己的创作道路。他认为,只有可赏性才是生命力的源泉,从内心接受才符合审美和艺术的要求,而艺术应该就是书家灵魂的凝结。

二是相信天道酬勤、穷而后工的话,艺术上追求顺应本性、直指人心的情感意象。他要求创作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具体手法上可通过诸如萦带有序、顾盼相生、自然和谐等形式来渲染效果,使它既有结构美又有视觉美。其通篇作品能够透出一种恢弘、高雅的韵味,看不到模仿或刻意成为他人的意思。他的榜书和大篇幅长卷是其优势所在。写大字和长卷,首先就是精神状态及身体素质好;其次是从容不迫,有敢于表达自己的勇气和自信,有笔力、腕力、运气的掌控能力;最后才是布摆轻重浓淡符合自己的审美口味。我们看他写在六尺宣纸上的“听涛”二字,重处中落笔、收放有度,笔墨浓淡、粗细、飞白巧妙搭配,“听”的末尾嘎然断笔、斩钉截铁;“涛”字笔画上下左右缠绕、主笔用力向左送出,大有不可阻挡之势,真乃集胆气、豪气与波涛汹涌的自然景象于一体也,其驾轻就熟的功力让人叹为观止。

三是以丰厚的文化底蕴,营造属于自己的书法天地。作为艺术,凝聚着书家的心血,是生命力的展示,是用特别的爱向生活致以敬意。把心中的美透过书法保留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为了创作的需要,他通常要背下许多著名的诗文篇章。他把记有佳句的本子常带在身边,以备急用。搞书法的和文字学家最相近,要掌握大量的字词本义,还要明白繁体字及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力避雷同。他除了书写名家文辞外,还常把自己和朋友的诗文写入作品。有时根据索求,自撰楹联相送或留长句记述此时此刻的心境。在一九八九年由100多万人参加的亚运会征联活动中,其自撰楹联荣获大赛二等奖。就此也可见其不凡的文化功底和表里如一的做人生存美学思想。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把它奉献给社会的快乐才是有价值的精神生活。

当然,书法的生命在于创新。要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的东西,包括写法、套路、标准等,说到底是观念的更新。纵观书法的发展历程,新体的出现哪个不带有思想的突破?在隶楷繁盛的魏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序打破了方块汉字难于快节奏书写的局面,冲开了一条适应时代的行草道路。社会的分裂混战、道德秩序无从建立,唐楷的严谨庄重、巍峨气派适应了人们的普遍要求。以此为法则并且形成规矩,才出现了不甘受其约束的狂草。再后宋代文人的自主意识扩张,直把书法作为表现情感的工具,不受“法”的局限。明清以降,在所谓形成的“态”“势”中既包含了书法多元化的格局,又出现了对传统书法美的着意破坏和颠覆趋向。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是在冲破思想禁锢的同时追求艺术美,在艺术美的精神内涵中表达的却是对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谁的表达真诚,谁的表达既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又与书法发展趋势相吻合,谁的生命力就会长久。由此而论,它和人品有联系,但不是根本的,长久的东西是情感与规律的紧密结合。这就是书法的魅力。它可以使书家用生命去营造自己的艺术殿堂,甚至不惜把自己也打造成完美的艺术品,好让欣赏者领略美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品。千百年来的书法传统总不会摆脱开心仪的东西,去抽象地奢谈艺术,而是受众从现实的生活中根据需求和审美意识选取激昂正义豁达洒脱宽慰恬静闲适等精神养料。相比之下,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由于缺乏思想性支撑,很难与人心灵沟通,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创新。

那么,刚健书法的创新是怎样体现的呢?就是无所拘束,广采博收,自成一体。他在熟练掌握楷行篆隶、汉简魏碑基础上,将汉简隶变和行书相糅,自然、气派,毫无做作之态。同时,近年来他从王铎的书法气势和笔意中,汲取了不少简洁粗重硬朗的成分,在力感、美观上又多了些变化。他的作品看不到循规蹈矩的怯懦,也没有鄙俗失序的狂放。不论隶及隶变、行及章草,字体布摆、姿态章法均是自己积久的心得,既在法中又超然物外,逸趣天成,给人以稳健自信,仪态大方的印象。

总之,书法不是独立于社会意识之外的东西,它受经济政治文化观念的左右,具有人伦教化功名利禄等政治功能,同时也有蔑视权威、愤世嫉俗、纵心奔放的文化特点。它最具价值的是给人激励与鼓舞,并不是制约与束缚。单就艺术对人的作用来说,艺术应该是书家的最高追求,是书家心中的神。为什么优秀的书家对书法作品总是怀着一种敬畏?其实是对自己灵魂的负责和尊重。因为作品凝结着书家的理想,它需要真正懂它价值的知音。这种敬畏还能外化成气韵,从通篇作品中去感受和捕捉。唐代张怀瓘在谈论书作的品味时就说过“风神骨气者居上,妍妙功用者居下”的观点。当代哲学家冯友兰也说:“书法评论的标准,不在于用笔、用墨、布局等技术问题,而在于气韵的雅俗。”风神气韵就是一种精神的传达,是书家生命力的表现。刚健就是以这样的心态营造着他的书法艺术天地。他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精神也是他做人的本真。他热爱生活,看重真情,珍视凝聚在生命中的艺术价值。人类社会有个规律,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去追求想要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肯定分量不轻。因为这是有灵魂参与的精神财富,是艺术的高境界。

 

   贾鸣放

   2012年初秋

标签:陈刚健,陈刚健书法,贾鸣放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